首页 » 权威肽知 » 理论基础 » 理论基础 » 正文
生物信息导向抗菌素—多肽及当前多肽药物研究
发布日期:2010-11-30  来源:全球肽网  浏览次数:1270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多肽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具有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活性的物质(简称内源性活性物质)之一。两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即形成一个肽。作为药用的肽,通常是由几个到十几二十个氨基酸组成的比较短的多肽。开发和发展内源性活性物质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为它是最符合人体生物学调节规律的治疗手段,可以避免许多其他类型药物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全世界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多肽类药物约有几十种,包括人们熟知的胰岛素、胸腺肽、抗艾滋病新药T20以及肽类激素等。   科学家研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多肽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具有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活性的物质(简称内源性活性物质)之一。两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即形成一个肽。作为药用的肽,通常是由几个到十几二十个氨基酸组成的比较短的多肽。开发和发展内源性活性物质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为它是最符合人体生物学调节规律的治疗手段,可以避免许多其他类型药物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全世界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多肽类药物约有几十种,包括人们熟知的胰岛素、胸腺肽、抗艾滋病新药T20以及肽类激素等。   科学家研究发现,很多病毒(包括非典病毒和艾滋病毒)在感染细胞时,都要依靠自己表面的特殊蛋白作为“武器”,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蛋白质区域)融合,从而“打”入细胞内部“落地生根”,实现自身的复制(繁殖)。而多肽能够模仿非典病毒表面的特殊蛋白(目前知道有S蛋白和M蛋白等),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发生融合,从而同病毒展开“竞争”,在竞争中阻断病毒对细胞的侵袭。   何大一教授等率先利用自行设计合成的12种短肽进行了体外实验,发现5种短肽对非典病毒有效,其中两种能够在低浓度下抑制非典病毒的活动。   5月下旬,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得到何大一提供的一条多肽信息,开始进行该多肽的化学合成,目的是为下一步在猴子身上验证其是否有效提供“实验用药”。据王晓良教授透露,合成这条由4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难度较大。这项工作将在6月初完成。

放大 缩小】【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