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肽知 » 应用技术 » 应用技术 » 正文
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0-11-30  来源:全球肽网  浏览次数:1219
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蛋白质营养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蛋白质营养不仅仅是氨基酸营养,小肽营养在蛋白质营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小肽也能被动物完整地吸收(Hara等,1984)。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不仅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且可以消除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竞争(陈勇等,1999)。当蛋白质以小肽形式供给时,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能,改善产品品质……小肽营养在动物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实验证明,小肽能直接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

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蛋白质营养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蛋白质营养不仅仅是氨基酸营养,小肽营养在蛋白质营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小肽也能被动物完整地吸收(Hara等,1984)。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不仅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且可以消除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竞争(陈勇等,1999)。当蛋白质以小肽形式供给时,可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能,改善产品品质……小肽营养在动物生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实验证明,小肽能直接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Backwell(1994)利用双标示踪技术研究认为哺乳动物乳腺组织本身就有直接利用肽中氨基酸合成乳蛋白质的能力。另一些研究也认为小肽中Trp比游离Trp(Shibata和Onodera,1991)、Gly-Gly比Gly(Krzysik和Adibi,1979)、二肽、三肽Met比游离Met(Wang等,1994)、Gly-Leu比游离Gly、游离Leu(Lochs等,1986、1988)似乎更易进入蛋白质合成途径。大鼠肌细胞、牛乳腺表皮细胞以及羊肌源性卫星细胞均能有效利用含蛋氨酸的小肽,作为氨基酸的来源,用于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增殖。此外肝脏、肾脏、皮肤和其他组织也能完整地利用小 肽(Backwell等,1996;Hubl等,1994;Pierzynowski等,1997)。Adibi等(1977)通过向小鼠静脉灌注双甘肽和甘氨酸-L-亮氨酸发现,这些肽在血浆中消失得很快,但既没在尿中消失,也没在组织中发现其存在;同时发现组织中与肽水解有关的酶活性很高,而在血浆中这些酶几乎没有活性。这表明这些肽很可能是在组织中分解而不是在血浆中分解。通过同位素标记双甘肽证实,组织可直接利用这些肽。当以小肽形式作为氮源时,整体蛋白质沉积高于相应的氨基酸日粮或完整蛋白质日粮(Shibata和0nodera.1991)。Funabiki(1990)观察到肽日粮组小鼠体蛋白质合成率较相应氨基酸日粮组高26%。Rerat等(1988)报道,向猪十二指肠灌注寡肽后,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高于灌注游离氨基酸组,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参与蛋白质合成中肽链的延伸,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乐国伟(1996)观察到,雏鸡在灌注酪蛋白水解产物小肽时,组织蛋白质合成率显著高于相应游离氨基酸混合组。  促进氨基酸的吸收:Rubino(1971)研究发现,小肽与游离氨基酸不互相影响彼此的吸收。Pharagyn和Barley(1987)报道,当赖氨酸与精氨酸以游离形式存在时,两者相互竞争吸收位点,游离精氨酸有降低肝门静脉赖氨酸的倾向:而赖氨酸以肽形式存在时,精氨酸则对其吸收无影响。施用晖等(1996)在研究不同比例小肽与游离氨基酸对鸡氨基酸吸收的影响时发现,当完全以小肽的形式供给动物时,赖氨酸的吸收速度不再受精氨酸的影响。小肽的氨基酸能够迅速吸收,因为小肽吸收机制本身不易饱和、转运速度快、能缓解肠壁细胞对不同游离氨基酸摄入的竞争。肽本身对氨基酸或肽的转运也有促进作用。Bamba等(1992)报道,小肽作为肠腔的吸收底物,不仅增加刷状缘膜的氨基酸肽酶活性,而且提高二肽酶和氨基酸载体的活性和载体数目。Brandsch等(1994)也观察到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空肠中存在酪蛋白水解物B酪内啡肽时,能够使L一亮氨酸流入肠壁细胞的动力学常数Vmax和Km增大。Kara等(1993)试验表明,饲喂酪蛋白日粮大鼠小肠对寡聚蛋氨酸的吸收速度高于大豆蛋白日粮。赵欣红(1998)研究发现,小肠灌注游离甘氨酸和赖氨酸混合物后,明显降低了谷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在肝门静脉的出现量:而灌注了甘氨酸-赖氨酸二肽后,大多数氨基酸的吸收量都比对照组和甘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混合物的吸收量高。  提高生产性能:科研人员作了许多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给动物日粮添加小肽或水解物中含较多数量小肽的原蛋白质时,动物的生产性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Parisini等(1989)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少量的肽后,显著地提高了猪的日增重、蛋白质利用率和饲料转化率。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合成寡肽能提高产肉率和瘦肉率(Lootekhniga等,1994)。高欣等(2001)的试验表明,肠膜蛋白粉能够改善断奶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而提高生长性能。周围等(2000)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小肽制品后,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8%左右,饲料转化率提高了约11%。施用晖(1996)报道,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肽制品后,蛋鸡的产蛋率,日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蛋壳强度有提高的趋向。高启平(1997)试验证明:饲喂含蛋清蛋白饲粮的鸡胃肠道各段食糜总寡肽量、增重、整体及胸肌蛋白质生长率显著高于饲喂游离氨基酸饲粮组。Pocius等(1981)发现,黑白花奶牛吸收的谷胱甘肽在乳腺GTP酶的作用下降解为甘氨酸与胱氨酸,可作为乳蛋白合成的原料,促进乳蛋白质合成。Cahu等(1995)报道,在日粮中添加酪蛋白水解产物后,提高了金鱼和海鲈鱼的存活率。Zambonino和Infante等(1997)观察到,用小肽代替部分海鲈鱼苗日粮中的蛋白质后,鱼苗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提高。Fante(1992)试验表明,饲喂富含小肽的蛋白质水解物饲粮能使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大鼠体重快速恢复,而饲喂游离氨基酸组恢复较慢。  提高矿物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小肽可与钙、铁、锌、铜等矿物离子形成螯合物保证其可溶性,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在酪蛋白、大豆蛋白酶解产物中,都发现存在促进钙、铁等二价离子吸收的肽类,如酪蛋白磷酸肽(施用晖等,2001)。施用晖等(1996)试验证明,在蛋鸡曰粮中添加小肽制品后,血浆中Fe2+、Zn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蛋壳强度提高。李永富等(2000)报道,给1-21日龄的乳猪分别添加小肽铁和右旋糖苷铁,14日龄时测血清铁蛋白含量,其中添小肽铁组明显高于添加右旋糖苷铁组和对照组,这说明小肽络合物形式的矿物离子更易被机体吸收。Maria等(1995)报道,肉类水解产物中的肽类能使亚铁离子可溶性、吸收率提高。Zamboninolnfante等(1997)报道,在鲈鱼苗日粮中添加小肽后,能极大地减少骨髂畸形现象。Fouad(1974)指出,位于五元环或六元环络合物中心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小肠绒毛刷状缘以小肽的形式被吸收。研究发现,铁能够以小肽铁的形式,到达特定的靶组织,能自由地通过成熟的胎盘,而硫酸亚铁的铁进入血液是经主动转运途径被结合于运铁蛋白而吸收的,由于其分子量相当大(86KD),被胎盘滤出,这可能是小肽铁生物学效价较高的原因。饲养试验表明:母猪饲喂小肽铁后,母猪奶和仔猪血液中有较高的铁含量,而饲喂无机铁则无此效果。有机酸铁能部分改善金属的溶解性,也可能减少无机盐常遇到的杂质离子的干扰,但其最终吸收途径还是走离子吸收途径,吸收速度和效率低于小肽类络合物;氨基酸络合铁对氨基酸的平衡要求较高,大量的氨基酸在吸收细胞内被代谢,这均影响氨基酸铁的吸收和利用;右旋糖苷铁对乳猪的体况要求较高,在注射部位有残留,对于体重弱小的乳猪易造成中毒死亡,不能口服,大规模饲养劳动强度较大。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小肽对铁的吸收转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Jolle(1981,1982)研究表明,β-酪蛋白水解产生的三肽和六肽可促进体外腹膜内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外,乐国伟等(1997)报道,乳铁蛋白和大豆蛋白的酶消化产物肽也同样具有免疫促进的作用。Pau-Eugene等(1993)发现,乳铁蛋白及其肽影响新生仔畜的肠道免疫活性。  小肽的其它生理作用:施用晖等(2001)研究表明,外源性活性肽在动物消化过程中释放出来,通过直接与肠道受体结合,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或完整吸收进入循环,可能通过参与神经、体液调节,发挥与内源活性肽相同的功能。小肽可以直接作为神经递质,间接刺激肠道受体激素或酶的分泌而发挥作用。小麦谷蛋白的胃蛋白酶水解物中存在有阿片肽的前体蛋白质,降解释放出的这种生物活性肽可完整地进入循环,作为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理活性作用(乐国伟等,1997)。植物和动物蛋白都包含生物活性肽,研究人员对乳蛋白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结果证明:乳蛋自是新生动物生长中必要的调节物质,是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肽。另外,体内寡肽可能促进葡萄糖的转运,而且并不增加组织氧的消耗。Cuber(1990)研究表明,酪蛋白水解物中某些肽能促进大鼠CCK的分泌。不仅如此,当人或动物由于损伤、长期疾病和败血症而引起谷氨酸/谷氨酰胺大量流失时,肌肉蛋白质降解加快,当以肽的形式肠外供给手术病人谷氨酸时,能部分降低负氮平衡,防止肌肉氨基酸的损失,而游离形式则无这种作用(Stehle等,1989)。  对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营养作用:人和单胃动物对肽的吸收是由小肠粘模上皮细胞来完成的,即主要在小肠中进行。而反刍动物的瘤胃和瓣胃是其肽吸收的主要部位。反刍动物氨基酸和肽吸收存在肠系膜系统和非肠系膜系统两种途径(Webb,1993)。Dirienzo(1990)用血管瘘技术测定了绵羊氨基酸和肽的吸收,从肠系膜系统吸收的游离氨基酸为36.749/d,以小肽形式吸收的氨基酸为52.Olg/d,从非肠系膜系统吸收的量分别为4.51∥d和308.409/d。由此可见,非肠系膜系统是肽吸收的最主要途径。Chen(1991)报道,瘤胃微生物能有效地利用小肽。小肽对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营养作用。

放大 缩小】【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