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肽知 » 理论基础 » 理论基础 » 正文
兽用寄生虫疫苗的特点
发布日期:2010-11-30  来源:全球肽网  浏览次数:1541
目前使用的寄生虫疫苗主要是活苗或致弱苗,属劳动密集性产品,主要集中于原虫,包括球虫、弓形虫、新孢子虫、巴贝斯虫、梨形虫和贾第虫等,而针对线虫、绦虫和体外寄生虫的疫苗相对较少。   寄生虫疫苗不像细菌与病毒苗那样容易研制成功,主要是因为寄生虫是真核生物,大多数是多细胞动物,有着复杂的生活史,虽然在寄生虫的离体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绝大多数寄生虫还不能在人工条件下离开宿主培养;寄生虫抗原复杂、易变异、伪装、表面抗原脱落与更新,使宿主难以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现将已成功研制疫苗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致弱苗

目前使用的寄生虫疫苗主要是活苗或致弱苗,属劳动密集性产品,主要集中于原虫,包括球虫、弓形虫、新孢子虫、巴贝斯虫、梨形虫和贾第虫等,而针对线虫、绦虫和体外寄生虫的疫苗相对较少。   寄生虫疫苗不像细菌与病毒苗那样容易研制成功,主要是因为寄生虫是真核生物,大多数是多细胞动物,有着复杂的生活史,虽然在寄生虫的离体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绝大多数寄生虫还不能在人工条件下离开宿主培养;寄生虫抗原复杂、易变异、伪装、表面抗原脱落与更新,使宿主难以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现将已成功研制疫苗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致弱苗   从目前使用的兽医寄生虫疫苗类型来看,致弱活疫苗占有绝对优势,其保护机理主要是模仿自然感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活疫苗也存在不少问题。   安全性问题   活苗虽然可以生产一定的免疫保护,但毕竟是活的虫体,在特定的情况下,仍有致病的可能。   免疫保护效果不一   有些寄生虫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其疫苗往往对某种动物保护效果较好,对另种动物保护效果较差,或者对不同年龄的动物保护效果不一致。   经济效益   尽管有些疫苗免疫保护性好,但生产成本高、免疫方法复杂,与抗寄生虫药的广谱性相比具有较窄的保护范围。   分泌抗原苗   寄生虫的分泌或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制备分泌抗原苗的一种途径就是在具备成功的培养技术的前提下,可以从培养液中提取有效抗原作为制备虫苗的成分。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有牛的巴贝斯虫苗和犬的巴贝斯虫苗,分别在澳大利亚和欧州广泛应用。这种虫苗实际上是一种混合苗,它包括多种成分,在应用时往往需要佐剂和多次接种,而且其前期技术条件(病原体的培养)要求较高,并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成本上有时不易被接受。制备分泌抗原苗的另一个途径是从发病动物体内直接提取抗原。例如从发病泰勒虫病牛血清中提取的抗原可以再免疫其它易感牛。 基因工程疫苗   在抗寄生虫感染方面,已对DNA疫苗研究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在日本,分体吸虫、绦虫、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隐孢子虫、弓形虫、锥虫、球虫等疾病中,DNA疫苗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其中疟疾DNA疫苗已获准生产。   重组基因工程苗在寄生虫方面成功的例子为血吸虫重组基因工程苗,以重组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苗在动物和人体上都进行了试验,保护效果在50%以上。该蛋白质在血吸虫的各个发育时期(包括虫卵期)都有表达。另外,该抗原还可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且提纯方法极为简单。

放大 缩小】【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