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 正文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水产生物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发布日期:2018-10-23  来源:黄海水产研究所  浏览次数:953
 10月15日至16日,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以及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九届全国水产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10月15日至16日,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以及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九届全国水产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林浩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中国水产学会学术交流处吴凡修处长,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罗国武站长,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等出席会议。
 
  中山大学张勇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何建国教授、罗国武站长分别致欢迎词。吴凡修处长、陈松林主任委员分别代表中国水产学会和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致辞。陈松林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8年,今年正值10周年之际,成立以来共举办了11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包括9次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和2次中国科协学术沙龙,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2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在促进水产生物技术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水产生物技术领域的品牌学术会议。
 
  开幕式后,4位专家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其中,麦康森院士做了题为《鱼类对蛋白质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的大会报告,全面介绍了过去5年在鱼类食性分化机制、营养感知关键信号通路、调控生长的关键内分泌因子以及脂肪代谢的关键调控位点等研究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作了题为《鱼类育种生物技术?从基础到应用》的大会报告,以鲫鱼和黄颡鱼为例,讲述了鱼类育种生物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的研究历程,展望了鱼类育种和种业的发展趋势;何建国教授做了题为《虹彩病毒ISKNV致病分子机制与疫苗研制》的大会报告,阐述了虹彩病毒ISKNV致病与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陈松林研究员做了题为《水产基因组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的大会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十年我国水产基因组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充分比较了国内外水产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后,总结出我国水产基因组研究在过去10年实现了从2008年的全面跟跑到现在的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转变,特别是在有些水产养殖动物和方向上我国已进入国际领跑行列, 并对未来5-10年水产基因组学及基因组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大会报告后,学术研讨会分基因组资源发掘、重要性状遗传基础、遗传改良与种业相关技术3个分会场进行口头报告交流,共有90多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做学术报告。
 
  本届学术年会吸引了国内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350多位专家及青年学者参加,收录论文摘要160余篇,是水产生物技术领域的又一场学术盛宴,将为我国水产种业及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放大 缩小】【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