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讨论:我公司对三种小肽原料的检测、结果与疑问(氮溶指数)
zhang发表于 2010-12-03 22:26
前段时间有好几家西南地区做小肽原料的厂家到我们公司推销各自的小肽产品,从外观、细度、气味等反面看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但他们大都宣传说自己的产品是发酵生产的小肽,都说自己产品的酶解程度很高,小肽含量如何如何。并给我们提供了样品和检测方法。由于我们厂一直十分关注新型原料的开发和使用,对原料质量的掌控和非常认真。因此针对这些厂家的样品都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了检测。氮溶指数(TCA-NSI)检测方法在下面,检测的基本原理是:第一步,先用三氯乙酸和离心的方法沉淀出不可溶蛋白,然后再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溶液中可溶蛋白(即可溶性小肽)占总样品的百分含量C1。第二步,用凯氏定氮测定样品中的总蛋白C2。第三步,用 可溶性蛋白的百分含量C1/总蛋白的百分含量C2 ,得到氮溶指数(TCA-NSI)但。。。。。。。。。。结果却令我十分费解,我们一共对3家产品进行了检测,得到的C1(可溶性蛋白)的值却惊人相似:31.25%、31.26%、31.26%。而所测得的粗蛋白值C2在46.5%~47.0%不等。其中一个的氮溶指数(TCA-NSI)=31.25%/46.72%=66.89%。其他的两个样品的氮溶指数(TCA-NSI)结果也和这个结果相差不多。我比较纳闷,虽然我们公司的品管部门的检测十分认真负责,但毕竟是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而且是发酵产品,其发酵分解的程度也不会标准统一到这样一个程度吧:可溶性蛋白31.25%、31.26%、31.26%。要真是这样我还得真为我们国家饲料行业而高兴呢。单从粗蛋白含量上来看,使用的应该是高蛋白脱皮豆粕,具体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我们没有见到,也不得而知。但是单从结果上来看,确实让人很奇怪。虽然之前我也见过这个检测方法,但我个人开始怀疑这个检测方法和计算公式存在一定问题,怀疑我们所得的这个C1值31.26%是一个常数,也就是试剂反应所得的结果,或者是按照该方法测任何蛋白原料,至少是豆类产品都会得到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们用该方法对豆粕进行了化验,可结果却令人失望,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只有20%左右远低于31.26%,根本不是我们原先设想的那样。于是这矛盾便产生了。我搞不懂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三家没有任何关系的原料生产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检测结果惊人一致的样品。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呢。所以在这里要请教各位高人,帮忙分析一下,究竟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附录:氮溶指数(TCA-NSI)检测方法发酵大豆蛋白中小肽的测定1、原理:利用三氯醋酸作蛋白质沉淀剂,将发酵大豆蛋白中的蛋白质和肽链较长的肽沉淀,并将其中的短链小肽用酸溶解出来,经过滤、离心、消化、蒸馏,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并以其占样品粗蛋白质的百分数来表示含量。本方法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大豆肽粉标准(QB/ T 2653 -2004)基础上修订而来。2、试剂及仪器:1)100ml烧杯;2)10ml,50ml移液管;3)干过滤装置;4)半微量法或全量法粗蛋白质测定的试剂和装置;5)15%三氯醋酸溶液;6)4000 转/ 分钟的离心机。3、方法:准确称取样品6克于100 ml烧杯中,准确加入15 %三氯乙酸溶液50 毫升,混合均匀,静置5 分钟,以中速定性滤纸干过滤,弃去少许初始滤液,将滤液转移至离心管,在4000 转/ 分钟下离心10 分钟,准确移取其上清液10ml于消化管中,按半微量法(消化后定容至100ml,准确移取其中10ml进行蒸馏)或全量法粗蛋白质测定方法测定其粗蛋白质含量。同时做空白试验、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的含量。4、结果与计算:小 肽%(半微量法)=(V1-V0)×C×6.25×0.014×10×5÷m×100%÷cp×100%小 肽%(全量法)=(V1-V0)×C×6.25×0.014×5÷m×100%÷cp×100% 式中: V1--馏出液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V0--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C--盐酸的摩尔浓度,mol/l;6.25×0.014--蛋白质转换系数;m--称取样品质量,g;cp—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重复性: A)、每个试样的两个平行样间允许相对偏差为其算术平均值的10%,以其算术平均值上报结果; C)、所得的结果是指小肽占粗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因其中含有无机氮,测得结果应减去无机氮,见非蛋白氮的测定。(本文来自:中国畜牧人论坛,http://www.xumuren.cn )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